绵阳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:为全省乡村振兴树立典范

近年来,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,各地纷纷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改革模式。在众多改革实践中,绵阳市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脱颖而出,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。如今,这一改革经验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绵阳市位于四川省西北部,总面积2.1万平方公里,下辖2区9县。近年来,绵阳市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,积极探索创新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以下是绵阳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:
一、明确改革目标,强化组织领导
绵阳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,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,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,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。各级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成立了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,明确了改革任务和时间表,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。
二、完善制度体系,保障农民权益
绵阳市在改革过程中,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,确保农民在改革中享有充分的权益。一是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,将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,让农民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;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机制,确保农民合理分享集体资产收益;三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,防止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发生。
三、创新改革模式,激发农村活力
绵阳市在改革实践中,积极探索创新,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模式。一是“三权分置”模式,即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三权分置,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;二是“股份合作”模式,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,让农民成为股东,分享集体资产收益;三是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集体经济发展,实现共同富裕。
四、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氛围
绵阳市在改革过程中,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,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好处,提高农民对改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。同时,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革,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。
五、强化监督考核,确保改革成效
绵阳市在改革过程中,建立了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,对改革工作进行全程跟踪、评估和考核。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,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,确保改革取得实效。
总之,绵阳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一改革经验,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相信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。





